《那些年,……》好感人

自从前几天的伤痛之后我就开始找方法排解,我不是学经济的,我只了解“沉没成本”但我做不到,我不能像概念中说得那样理智,我不愿放弃,我宁愿去为你改变自己!

光忙着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了,这也算是我转型的一个方面,要让自己开放一点,这样才不至于和人没话说,按理说和自己喜欢的人应该是有说不完的话才对,可惜啊,我不争气,以前太封闭了,光搞自己所谓的技术流,而且现在看来自己的技术也没什么太突出的地方,反而让自己染上了一些不好的习惯,其中最大的就是让自己不自信!

今天Y帆出现了,我们聊了不少,他让我看看《那些年,……》,说里面的那个胖子的行为让我注意点,我看看,还真是和我挺像的,就连身材都是……

有些人感觉这片子的结尾挺不好,说原本该在一起的人竟然没有机会在一起。虽然我也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演这个结局,因为如果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演的话,会对自己是一种帮助,一种鼓励,不过这样的结局似乎不太能让人感动,都说悲剧才能触动观众的内心,真没错,也只有这样和自己意见相左的结局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。如果是一个“美好”结局的话,我想很快就会让大家忘记这部片子,因为类似迎合观众的影片太多了。我猜今年情人节附近的爱情片都是那种看看笑笑的类型,谁都不敢在那天来个悲剧片儿!

刚才说到了美好结局,我还加了个引号,我的意思就是说,难道这样的结局就不能算是一个美好的吗?

努力还是要做,因为我们目前还算年轻!


还能记得起当时的心情,确实在人比较悲伤的时候,有的人会选择沉沦,比如一个人不吃不喝几天后饿的不行了开始回到正常生活;再有的人用别的东西麻痹自己,比如我。现在(2013年5月20日)来看,那时候的格外开放,有是社交什么的,就是一种自我选择的麻痹手段,因为自己感觉是由于我的不开放、不设计等方面导致了她离开我,所以我就会格外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。可这种麻痹能持续多久呢?没多久的,就像不吃不喝一样,饿了渴了总还是要吃喝的。